10月28-29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决赛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厅担任赛事承办指导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承办。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的创新主题,旨在通过竞赛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提升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
本次大赛共计2082支队伍提交作品,经过初评共有来自154家培养单位的578个项目成功晋级复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本届大赛共评出一等奖64支(包含冠亚季军各一支)、二等奖177支、三等奖333支、优秀指导教师99位、优秀组织单位35家。
我们5支队伍入围决赛,在校院两级培训及指导老师打磨完善的基础上,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的好成绩。此外,必威西汉姆官网平台荣获“优秀组织奖”,王亮、邓宁、黄鑫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一等奖
二等奖
获奖项目展示
全国一等奖
1
“碳”酷了,小“点点”
团队成员:王泽铭(队长)、王康、张明万、谢乐萍、付帅
指导教师:王亮研究员
项目名称:“硼”程万里,“碲”造未来——电解水催化剂及其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绿色制备
项目简介:本项目从两个方向出发,围绕绿氢制备和利用的关键材料创新设计,有效开拓了制氢与氢燃料电池的工业化可能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一、绿氢制备端:
本团队探索了一种新型的硼纳米片(BNS)析氢电催化剂制备方法——在宽pH范围内实现了优异的HER活性和出色的稳定性。
二、绿氢利用端:
本团队创新设计了“水热脱水-热解”的串联合成策略,以胖大海为碳基前驱体调控合成具有不同氧环境浓度的“Te-O对”碳催化剂,从而成功驱使Te有效掺杂到碳材料中。
2
探碳先锋
团队成员:侯卫东(队长)、廖焕阁、刘文慧、倪钱佳
指导教师:王亮研究员
项目名称:红光碳量子点共价键异质结的精确构建
项目简介:本项目基于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展开研究,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表面官能团连接的红色荧光CQDs,并成功与g-C3N4简单耦合为R-CQDs/CN异质结。为了改善异质结的界面特性,进一步精确合成了酰胺键连接的CN-CQD异质结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可高效且持续地将CO2催化还原为CO和CH4。本项目为合成高效异质结光催化剂领域提出了重要见解,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
3
一碳究净
团队成员:赵锦峰(队长)、黄子格、胡杰、潘晓樊、孟令顺、郭昌进
指导教师:邓宁副教授、黄鑫教授
项目名称:一种集成碳捕集和碳利用的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项目简介:本项目构建了电化学碳捕集、碳利用与循环水同步除硬的一体化装置。独特的气体扩散电极与流场设计实现了循环水钙镁离子深度去除和低浓度烟道气高效碳捕集。该项目可为助推工业水效提升和“双碳”战略提供技术支持,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国二等奖
1
生物炭-缓释氧化材料
协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团队成员:唐智超(队长)、姜自立、黄鑫宇、邵宏运、胡娅仙
指导教师:阮秀秀教授
项目名称:水热炭-缓释氧化材料协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多种LDH型缓释氧化材料。利用废弃的小麦秸秆、果皮、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制备含有持久性自由基的水热炭材料。水热炭被用作缓释氧化材料的绿色激活剂,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原位吸附材料,两者协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后,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评价其整个过程的环境影响,探明碳收支情况及固碳效果。
2
悟空来啦
团队成员:李春阳(队长)、范淇峰、Ghebretensae Aron Kifle
指导教师:王文兵副研究员
项目名称:神奇金箍棒-“矿物-微生物”交互绿色低碳自流式高效反应柱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构建了一种“矿物-微生物”交互绿色低碳自流式高效反应系统,该系统(金箍棒)可根据场地环境进行无限制灵活调整处理各种类型污染物(各种怪物)。该系统:
①可快速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修复污染地下水,模块化设计更换填料方便;
②无需额外增设地面处理设施和外加电源或其它能源,能有效降低修复过程中的碳排放;
③微生物采用生物炭负载,可形成碳封存。以上设计可显著形成减污固碳效应,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化青年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一直奋勇向前,参与此次大赛正是最好的检验!再次祝贺参赛队伍在第二届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号召更多的研究生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绽放青春之花。(供稿: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