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杜飞虎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锂金属负极最新研究成果

创建时间:  2022/06/21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我们化工系杜飞虎课题组在材料领域顶级标志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1区,最新影响因子:30.849)上发表题为“A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 Enabled by Designed Ultra-Thin MgFNanosheets Encapsulated insideNitrogen-Doped Graphene-Like Hollow Nanospheres”的研究论文,且被选为卷首插图封面。2019级硕士生研究生李尚奇(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玲为共同第一作者,杜飞虎特聘副研究员和王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必威betway西汉姆联为唯一通讯单位。


图1 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的卷首插图封面。


锂(Li)金属负极因其无与伦比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最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和较轻的质量(0.534 g cm-3)而被认为是新一代充电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遗憾的是,在考虑锂金属负极商业化之前,必须解决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和电化学性能差。在循环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的枝晶会刺穿隔膜,从而导致电池短路。此外,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比较脆弱在循环过程中易于破裂,导致电解液不断分解并且容量快速衰退。该工作将原子层沉积(AL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完美结合,巧妙地将超薄MgF2纳米片封装在氮掺杂类石墨烯空心纳米球内(MgF2NSs@NGHSs)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原位光学显微镜、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理论计算,分别从宏观上观测锂枝晶的抑制,微观上证明锂选择性沉积到空腔内部,以及在原子层面上推测初始锂化过程,进而逐步研究复合材料的锂沉积行为和机制。


图2 原位TEM观测锂在MgF2NSs@NGHSs上的形成与机理。


所设计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基于MgF2NSs@NGHSs电极的半电池,在1 mA cm-2的条件下以98.6%的超稳定库仑效率循环了590圈,而且MgF2NSs@NGHSs@Li的对称电池显示出超过1330h的长循环寿命。由MgF2NSs@NGHSs@Li和磷酸铁锂(LFP)构成的全电池在1 C下稳定循环1000圈后还能保持超高的放电容量(90.6 mAh g-1)并拥有卓越的容量保持率(65.9%),同时展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这得益于由MgF2纳米片形成的均匀连续的Li-Mg固溶体内层可以降低成核过电势并诱导Li选择性沉积到NGHSs的空腔内。


图3 MgF2NSs@NGHSs的全电池性能。


上述工作得到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地方高水平高校创新研究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1801

上一条:罗稳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下一条:赵微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WestHam United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必威西汉姆官网平台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